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簡介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作為推動新千年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戰略步驟和作為知識創新工程中的一個試點,研究所致力于神經科學基礎研究的各個領域。2009年至今,是獲得中科院穩定支持的唯一單位。2014年依托研究所成立“中國科學院腦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是中科院首批4個卓越中心之一;2015年6月擴展為“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成為國際上第一個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交叉融合的科研機構。研究所現有41個獨立的研究組,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44人,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全所在職職工和研究生共計600余人。
研究所成立以來,獨立承擔科技部973計劃2項(結題驗收為優秀),牽頭承擔重大科學問題導向項目1項,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若干項;牽頭承擔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腦功能聯結圖譜與類腦智能研究”(2017年結題)、2018年獲升級版支持。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2個(1項獲三期延續支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成立至今,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集體)1項,兩項成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自2001年起,以通訊作者單位在science、cell等頂尖雜志發表國內神經科學領域第一篇論文,發表的論文占我國神經科學領域目前在頂級期刊發表的論文一半以上。2017年11月,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成功攻克了體細胞克隆猴這一世界性難題,為建立腦圖譜研究工具猴和腦疾病模型猴提供了核心技術,為我國科學家在“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國際大科學計劃中取得主導地位奠定了基礎。
研究所擁有優良的實驗環境和支撐條件,依托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國際重點實驗室(2009年成立)在科技部2012、2017兩次五年評估均為我國所有神經科學相關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居首位。研究所建有光學成像平臺、電鏡技術平臺、分子細胞技術平臺、腦影像中心等公用平臺、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蘇州和上海九亭),已發展為國際著名、體量水平為國內領先的神經科學研究平臺;研究所以克隆猴技術為先導,正在上海松江建立“g60腦智科創基地”、“國際靈長類腦研究中心”、“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松江基地)”和“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松江)”等研究單元,承接國家創新2030重大科技項目“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國腦計劃)”,為松江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腦科學與智能領域新高地、以及上海建設成為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做出貢獻。
該研究組整合結構生物學、分子細胞生物學、電生理學、藥理學、光遺傳學及行為學等技術,研究神經系統中配體門控離子通道在生理或病理狀態下的功能,揭示離子通道的結構與生物物理學特征。竺淑佳博士長期從事離子型谷氨酸受體的結構(zhu et al.,cell. 2016; zhang et al.,cell rep. 2018)、功能(zhu et al.,nsmb. 2013;zhu &riou et al.,pnas. 2014)及神經藥理學(zhu et al.,curropinpharmacol. 2015; zhu et al.,neuropharmacol.2017)研究。詳細科研內容,請參考實驗室網頁()現向社會公開招聘博士后2人。
一、應聘要求(條件1-2,滿足其一即可):
1.具有結構生物學(熟悉x-射線晶體衍射技術)的候選者優先;
2.熟練掌握全細胞電生理技術者優先;
3.獲得博士學位。發表一篇及以上一作sci論文,英文閱讀與寫作能力強;
4.對離子通道研究及神經免疫學具有濃厚的興趣,有進取心并樂于從事探索性科研工作。工作勤奮,具有團隊精神和責任心,善于與人交流。
二、崗位職責:在研究組長指導下,獨立開展研究工作,協助研究生培養。
請應聘者將本人簡歷及求職信e-mail發至:或(郵件請注明“應聘竺淑佳組")。對符合條件的,我們將盡快組織面試,待遇從優,薪酬面議,應聘材料將予以保密。